近几年,译林出版社声誉日盛。学界不无惊奇地感到,就出版世界文学名著的规模、出版的质量和出版社的业绩而论,这位外国文学出版界的小弟弟,已经大步走在前头了。
译林出版社没有令人羡慕的悠久历史,也没有古老的牌子可以倚恃。它非常年青,从1989年挂牌至今,才不过短短的十年。
译林出版社没有值得炫耀的豪华阵容,全社的人数仅为四十多人,编辑又大多属于“新生代”,更不享有盛名。
译林出版社并不地处中国的文化中心,也不踞于“三年大变样”的商业金融重镇,无法直接感受那种能刺激出版经营的文化氛围和商业气息,没有商业和文化特别发达的城市所造就的众多购书者作为后盾。
但译林出版社成功了,这已是不争的事实,它的《世界文学名著·古典系列》出了百余种,数量之大,令同业和广大学人为之惊叹。《世界文学名著·现当代系列》已有七十多种,逐渐形成了规模。而近百种《当代外国流行小说名篇丛书》,更是它的“特色产品”,深受读者欢迎,也使译林社名声名远播。此外,它还不忘多种经营,陆续出版了英语工具书、英语文学名著、法国文学名著、外国英雄史诗丛书、外国名人传记丛书、世界著名诗人诗选、播火者译丛、外国文学最新佳作丛书、英语学习辅导读物、经贸著作、少儿读物、漫画作品,林林总总,蔚为大观。在图书出版业气候不佳的大背景下,译林出版社的营业额仍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,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。
译林社何以能胜人一筹呢?这使我想起了美国作家霍桑说过的一句话:“世界之所以有前进的动力,靠的是有人不安于现状。”细究起来,译林人在未得天时地利先机的情况下,于激烈的竞争中立住了脚跟,成就了事业,靠的正是那种永不满足、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。
译林出版社的创业史,就是一部求新求变、不断进取的历史。改革开放伊始,译林人便办起了定位于发表当代外国流行小说的《译林》杂志,早早地为国人了解世界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,为缓解封闭所带来的“文化饥渴症”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。《译林》办得红红火火,大街小巷都争着看这份鲜活诱人的杂志,一时成了文化界难得一见的风景线。
正当人们满以为他们会按部就班,沿着这条艰难地开辟出来的路走下去的时候,译林人玩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新招:凭借《译林》杂志的优势,办起了译林出版社。全国的各类杂志数以千计,而由杂志升级成为同名出版社的,却唯独译林,这使你不得不佩服译林人的眼光和敢为天下先的胆识。
出版社一经成立便有大动作。它组织翻译界中坚力量,雄心勃勃地出版一整套世界古典文学名著。在当时,成套出版世界古典文学名著无疑是充满风险的一着,因为在此之前已有两家名声大、资格老的出版社占领了这一阵地,后起者如在质量上不能与之匹敌就会陷于失败。但译林社又一次成功了,这套名著不但品种齐全,译文质量上乘,而且装帧高雅脱俗,深为读者所喜爱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此举使译林出版社名声又涨,在出版外国文学书籍方面,与另外两家著名的出版社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新局面。
人在功成名就时,往往容易满足。但译林人却不是这样,而是酝酿着新的更大的变革。他们以人们所料想不到的魄力,大批量购下国外文学作品的版权,一举推出了因为《译林》的缘故在读者中已有相当影响的当代外国流行小说,以及《世界文学名著·现当代系列》。近年来,译林出版社购买版权的文学著作,数量之大,超过国内任何一家出版社。这意味着大机遇,也隐含着大风险。其机遇不言自明,其风险在于那些世界现当代文学名著者,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外国文学研究者和高学历的读者圈内,还没有走到有文化的普通群众中去,一旦卖不出去就要赔本。但译林人自有与众不同的见地,他们一方面把培植世界现当代文学名著的读者视为己任,认为就是赔本也是值得的;另一方面他们深信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愁没有自己的读者。最后,事实又一次证明他们做对了,《世界文学名著·现当代系列》和《当代外国流行小说丛书》找到了广阔的市场,至今已是长销不衰。
变革和创新是译林出版社制胜的根本。这道理浅显而又明白,这些年来也总是挂在很多人的嘴上,但真要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。因为要变革,要创新,就要担风险。相反,因循守旧,安于现状,总是安全的。但如果人人都“安于现状”,世界不就失去了“前进的动力”?
译林人永不言满足,他们正认认真真思索着新的变革和更大的举措,以迎接露出了曙光的二十一世纪。